知緣
項目:透天住宅
地點:新竹縣芎林鄉
狀態:2024年完工
起造人:緣璞建設
設計/監造人:陳泰安
外觀/綜合規劃設計:劉康胤
攝影/編輯:劉康胤
項目:透天住宅
地點:新竹縣芎林鄉
狀態:2024年完工
起造人:緣璞建設
設計/監造人:陳泰安
外觀/綜合規劃設計:劉康胤
攝影/編輯:劉康胤
概念在打造出整體視覺上有秩序的韻律感,透過立面格柵、陽台與材質的搭配變化,讓整體呈現出既一致又多變的風貌 。立面的垂直格柵建立了明確的節奏,這些格柵既是一種結構性的語言,也是一種美學上的處理,讓每一個單元在整齊劃一的排列中,仍然擁有自己的表情,使視覺上有序卻不顯單調。材質以灰白色抿石的冷調質感作為基調,搭配木色跳色格柵的溫潤感,營造剛柔並濟的氛圍,這樣的組合,使建築既符合都市的現代感,又保留親近自然與人文的細膩度。
這裡有三項意圖和一項關鍵的巧思:第一,它是一種功能性的遮蔽裝置。面對都市環境,住戶需要隱私,但也希望不要完全與外界隔絕。格柵正好提供了一種半透明的狀態,既能阻擋外界視線又能保留光線與通風。第二,它是一種立面的設計策略,造出視覺上的韻律感與連續性,讓整排建築像是一件整體作品,而非單純的重複。格柵的線條向上延伸,也自然拉高了比例,讓建築顯得更加挺拔修長。第三,它是一種時間的設計,格柵在不同時間與日照角度下,會投射出光影的變化。早晨、午後、傍晚,甚至在夜晚燈光照映下,立面呈現出不同的氛圍,建築彷彿擁有了呼吸的節奏。
更關鍵的巧思是,在部分樓層引入了「可拉動的格柵拉門」。這種機制讓住戶能依照需求,隨時調整格柵的開闔狀態。當格柵完全拉合時,室內有如被柔和的屏風保護,當格柵被推開,整個陽台又重新回到與城市互動的開放姿態,這種「可變性」賦予建築立面更多層次,也讓居住體驗更具彈性。
陽光是生活品質的核心要素,大量的落地玻璃與透明欄杆的使用,使自然光能夠深深穿透室內空間,而格柵的存在則像是一層柔和的濾鏡,它不會完全阻擋光,而是將刺眼的直射陽光轉化成柔和的光影,讓室內明亮卻不炫目,這樣的處理讓空間在白天大部分時間可以不用依賴人工照明,自然光就能營造舒適的居住氛圍。陽台的深度設計也有助於光線的調節,深陽台既能遮擋過強的日照,又能讓光線以間接的方式進入,避免炙熱感。
通風的策略不只是依靠單純的窗戶,而是透過立面構造與空間層次的配合,格柵與陽台之間的空間,形塑了一道透氣的外皮,讓空氣流通同時避免風直接吹拂造成不適的問題。
這棟建築透過格柵的韻律、陽台的穿插以及可調整的拉門系統,回應了密集的都市環境中單調及壓迫的問題, 從街道觀看時,建築立面因格柵的開合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表情,街景也因此更具活力。
此外,材質的選用與構造的比例,不僅讓建築本身述說著美學的語言,也成為都市環境的一部分。行走在街道上的人,會因這些立面的光影與層次變化,感受到一種節奏與律動,讓住宅成為城市風景的參與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