恆好
項目:集合住宅
地點:新竹縣竹北市
狀態:2023年完工
起造人:緣璞建設
設計/監造人:陳泰安
外觀/景觀/綜合規劃設計:劉康胤
攝影/編輯:劉康胤
項目:集合住宅
地點:新竹縣竹北市
狀態:2023年完工
起造人:緣璞建設
設計/監造人:陳泰安
外觀/景觀/綜合規劃設計:劉康胤
攝影/編輯:劉康胤
以簡潔的層次感為核心,透過白、深淺咖啡色的立面搭配,創造出乾淨俐落的視覺語彙,刻意在色彩與材質之間製造對比,例如深色牆面與白色線條白色線條所組構成框架的呼應,讓整體比例顯得更立體,垂直線條也強調了向上的力量感。玻璃陽台的設計不僅增加了通透感與律動感,也讓外觀在光線下更具層次。當陽光照射在立面上時,建築表情會隨時間變化,形成動態的美感,使得建築不只是靜止的量體,而像是隨環境呼吸的存在, 透過幾何線條的重組與比例的拿捏,讓每個單位既有隱私性,又能共享整體外觀的和諧。
設計並沒有刻意追求過於浮誇的造型,而是回到生活本質,思考人們每天所需的光線、空氣、視野與綠意。透過幾何線條的重組與比例的拿捏,讓每個單位既有隱私性,又能共享整體外觀的和諧。這種理念展現出「設計不是為了炫目,而是為了生活」的精神,把建築視為城市的一部分,而非孤立存在的雕塑。
這棟建築在城市裡的角色,是以一種開放且有呼吸感的姿態存在。立面大量使用玻璃與半透明材質,讓外觀能夠反射城市的天空、街道以及周邊的景物。隨著時間推移,晨曦、午後陽光、夜晚的街燈,都會在立面上留下不同的光影,使建築與城市氛圍產生微妙的共鳴,創造一種彼此交融的感覺,好像這棟建築本身就是城市的一面鏡子,承載並映照周遭的日常。
街道是城市生活的舞台,而建築的一樓與街角空間,是人們感受建築友善與否的第一印象。這棟建築並沒有將一樓完全封閉,而是透過植栽、退縮空間與半開放入口,形成穿越的路徑,模糊了私人與公共的界線。這樣的設計,不僅讓人經過時感受到視覺上的綠意,也讓整個建築外圍多了一份停留的可能:一位行人走在街上,原本只是經過,卻因看到入口的樹影或陽光灑落的角落而稍作停步;或是一位鄰居推著小孩散步,路過此處時,感受到建築的開放氛圍,自然地融入其中。這些小小的互動,讓建築不再是高牆般的存在,而是一個帶有邀請意味的鄰居。